日本电器业巨头东芝公司日前在北京中国大饭店举办了大规模综合展示会。其中展出的生活支援机器人格外引人注目,它们被美国《时代周刊(TIME)》杂志评为“2005年度最优秀发明品”。 这款机器人能直接与人对话,并能准确地理解人的命令,能够准确的通过人的指令完成开灯、打开电视和从网络上收集新闻等工作。 日本经济产业省最近为10年到30年后的科技发展作了规划,并制作了“技术战略蓝图”。根据这个预想,家庭生活中将出现的最大变化,就是机器人的普及:机器人将成为家中“保姆”,照顾孩子学习玩乐,协助老人更衣洗澡,提醒病人按时吃药。家中的洗衣、吸尘等麻烦工作,当然更要交给它们。 当代机器人专家现已达成了共识:作为计算机技术及现代IT综合技术的一个必然延伸,家庭机器人技术完全可能遵循“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以英特尔公司的奠基人戈登·摩尔的名字命名的。摩尔在1965年的一篇文章中认为,未来处理器的能力每18个月就会翻一番。在过去几十年里,计算机的微处理器以及许多新技术的发展速度,均遵循“摩尔定律”的法则),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突破。到那时,以技术为保证的家庭机器人市场,将成为继家电、个人电脑之后,第三个以超规模速度走向家庭的产品。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制造国,其产量是世界其他几个国家总和的两倍。 日本拥有一批年轻、知识渊博的机器人专家。在注册的5000多名机器人工程师中,近一半专门研究人工智能或是与此相关的旨在提高机器人智力水平的领域。 现在,以追求产业开发为导向的日本,已经与善于创新的美国在AI研究水平上难分伯仲。 现在,日本的松下电工、NEC、索尼、丰田、本田等公司都在每年投资上亿美元开发家庭机器人,以保持自己在世界上的领头羊。家庭机器人将为社会带来非常大的效益,也会为其制造者带来滚滚财源。一些日本公司研制、开发并批量生产的机器人,已经从以往的车间、办公室转为进入寻常百姓家庭。 这两年,日本产经省已经认真开始考虑为家庭机器人制定国际通用安全标准。而日本各大企业为在这一诱人的万亿美元的市场上抢得先机并长久得利,也在有关技术与设计方面力争领先,欲从而以自己的产品质量标准成为行业标准、国家标准甚至是未来的国际标准。而一旦这一企图得以实现,那么日本各企业未来将在机器人领域重演美、日企业以往在计算机、通信、网络、软件等领域所成就的霸主地位:自己的品牌就是某一技术甚至某一产业的代名词,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和相当广的地域里实现垄断性的超额利润;当这一产品相当普及而其他几个国家产业界也群起竞争时,这些垄断企业又将祭起“标准、专利”这一法宝,即要么是坐吃新兴企业的专利费,要么将这些新兴企业摒除在竞争圈外——无论怎样都还是他们的天下。 日本三泽家用综合研究所大力开发的家用机器人,在家庭晚会上可充当演员,演出丰富多彩并充满情趣的生活剧,而且形态各异。基于上述设想的新产品第一号家用机器人,已于1989年4月在市场上露面。 丰田公司推出的一种娱乐机器人,4英尺高,77磅重。它有一个人工肺和像人一样的嘴唇,白亮的身子随着自己的歌声翩翩起舞,表演结束后还会有礼貌地向观众鞠躬致敬。 2002年11月6日,日本三洋电机株式会社的家庭式机器人“蟠龙”及其改进版T72S正式露面。这款机器人既能当成家庭宠物,也可以在家里没人时担起看门的责任。“蟠龙”有着恐龙的外表,每分钟能步行15米,并装有红外线、声音、温度和气味等感应器。 在高端方面,索尼公司推出的宠物机器人和机器狗,可以取物,回答主人的问话、照相,当电池不足时能自己寻找电源插座并给自己充电。 近几年,日本公司推出一些家庭服务类机器人,能够更好的起到保安、打扫卫生、照顾老人等作用。由于人工智能、声音及图形识辨科技、无线电脑网络的持续不断的发展,新一代家庭机器人更“自立”与互动,不再需要遥控。 2005年9月三菱重工制造的一款新机器人上市,这款机器人“Wakamaru”的身高只有1公尺,体重30公斤,能记忆10种不同长相,听得懂1万个字。 “Wakamaru”可以帮主人看家,有人闯入时会发出警告,也能当护士级的看护,帮忙注意病人的状况。这个机器人也能充当秘书,可以记下备忘录和约会时间,设定好就能提醒主人何时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三菱重工有关人士说,“这开启了人类与机器人一同生活的新时代。”它的电力是靠可充电的电池运作,以底部的滑轮活动。 东芝公司此次在北京展出的生活支援机器人,是一款“识别型机器人”。它能够分辨讲线个麦克,可以感知人从各个方向发出的语音信号,分辨声音来源并理解命令内容。这款机器人能和人相互问候,回答人提出的问题。当面对一群人从不同方向同时发出的命令时,还可以依次分别对应每一个人。 东芝公司还曾开发过一款“陪伴型”家用机器人。“陪伴型”机器人能自动识别主人并陪伴其左右。“陪伴型”机器人能通过视觉传感器找寻到在程序中输入了服装特征的主人,并通过高速画像处理系统识别其动作。主人移动时,它会跟随;主人停下来,它就会在身旁等待。一旦和主人走散,它会呼唤主人,启动其内置寻找系统。 据参与东芝这两款机器人研究的主任研究员小川秀树介绍,对开发生活助手机器人来说,识别人的影像和声音以及跟随人左右,是其最基本的技术。此次的新型机器人实现了这些基本技术,是今后真正具备生活支援功能机器人的原型。在此次开发中,机器人的各种功能被模块化,再通过标准平台将所有模块组合起来构筑成一个完整的系统。由于采用了“OpenRobotcontroller”结构,今后也易于扩充更多的功能。 目前,东芝公司推出的这两款家庭机器人都能够在家电联网的家庭内大显身手。它们成了共同生活的亲属与家庭电器的中介,通过人声控制,帮助共同生活的亲属开灯、打开电视、开启微波炉,并根据共同生活的亲属的需要上网收集天气预报、新闻、微波炉的新菜谱等。 家庭机器人的更高境界是类人机器人,但类人机器人也是开发难度最高的机器人之一,因为大家希望从它身上看到人的表情和反应。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更智能的软件,使机器人能和人交流并具备学习能力。从某种角度说,类人机器人的研发是真正考验人类智慧的行为。 索尼公司2003年推出的QRIO就是这类机器人。它可以漫步、跳舞,并可做很多高难度动作,还可以指挥一个小型乐队。 尽管家庭机器人尚未完全产业化(或曰规模产业化),但据有关专家统计,截至2003年底,全球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的家庭机器人累计达到60.7万台。而随着家庭机器人产业化时代的悄然到来,其价格将不断下降,机器人会如电脑一样成为家庭的一分子。到那时,拥有3.5亿个家庭的中国,家庭机器人的销量将如现在的手机一样,保守估计也有上亿台,而全世界总需求量达到几十亿台。这个以万亿美元计的未来大市场不仅将使包括现今计算机、无线通信、网络、软件在内的种种上游资源,单是必然而起的机器人维修与配套市场就难以想像其规模。包括日美欧和中国的业界专家们都已预见到,这将是未来多年间任何产业也不能够比拟的大市场。 国防科技大学几年前就研制出了可上下楼梯的双足行走机器人和像蛇一样爬行的机器人。一些科研部门和大专院校也在这一领域有所建树。有关部门还正在研究登月和登火星机器人。 今年1月16日,我国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家用服务机器人“自主吸尘机器人”,由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成功。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就开始做自主吸尘机器人研发工作。在瑞典伊莱克斯、日本松下等先后推出自己产品之际,浙江大学科学技术人员经过8年的研究,在多个角度进行了原始性创新,拥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已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并已申请发明专利多项。 近日,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研制出了一台名叫“亮亮”家庭机器人。它身高0.8米,体重25公斤,“穿着”银灰色的衣服。亮亮没有手臂,靠底部的两个转轮和传感器移动“身体”。它的下身有两个如汽车尾灯的东西,叫声纳探测,可帮助它躲避障碍物而在家中自如行走。它能唱歌、会说相声、能报警、会发短信,还能教孩子英语。 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能自主走路、说话、干活,同时还能照顾人类、保卫家庭安全的家庭机器人今年年底前将有望诞生。这个家庭机器人只有半米高,体重有20公斤左右。虽然小家伙看起来比较小巧,不过头部、五官、身体和可供行走的双脚却一应俱全。 据介绍,这个家庭机器人的全身装有超声波、各种传感器及身体保护设施。通过这一些设备,机器人自己能测距离、识别障碍物,保证不会碰撞家具和人,同时自己也不会受伤。该机器人的身体主要是由PC机组成。小家伙的所有“智慧与经验”都囊括其中——帮助它行使各种行动指令。机器人身上装有的摄像系统是它的眼睛,拾音器和扬声器则帮助它识别声音并开口与人“交谈、对话”。机器人下身的轮子则相当于它的双脚,让机器人行进运动自如灵活。” 但对比起国际上智能机器人的技术进展与产业化发展,我国机器人应该说仅仅是在家庭应用上打下了基础,其技术方面与日本等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有些具体项目还只是停留在电动工具、自动化工具、遥控工具的概念与水平上,在人机对话、人工智能的领域中尚未窥门径,而在产业化、标准化上更几乎是无从谈起,甚至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设想与规划。 面对即将出现的家庭机器人巨大市场,面对已经几番来中国展示其最新成果的日美企业相关这类的产品的市场化势头,有关专家呼吁,我国研究机器人的大学、研究所应联合起来,共同攻关,尽快提高我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并将其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为我国抢占家庭机器人市场创造先机。 凡本网标注明确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全部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